|
【高安】高安陶企更适合“红海创新”,但燃眉之急更需抱团发展 |
【gaoan】2017-10-26发表: 高安陶企更适合“红海创新”,但燃眉之急更需抱团发展 中国建陶产业今天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各大产区在不同历史时期企业分分合合的不断上演。改革开放之后,国有体制下的企业合作促进了中国建陶产业在设备引进与消化中技术的提升。1997年国有体制改革之后, 高安陶企更适合“红海创新”,但燃眉之急更需抱团发展来自高安gaoan相关,仅限高安gaoan观点以及网络浏览,佛山陶瓷网对高安陶企更适合“红海创新”,但燃眉之急更需抱团发展以及内容不做任何推荐。 高安陶企更适合“红海创新”,但燃眉之急更需抱团发展中国建陶产业今天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各大产区在不同历史时期企业分分合合的不断上演。 改革开放之后,国有体制下的企业合作促进了中国建陶产业在设备引进与消化中技术的提升。1997年国有体制改革之后,佛陶集团的倒闭解散促成了佛山陶瓷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2002年首届佛山陶博会的成功举办,让佛山建陶首次以“佛山陶瓷”的名义抱团走向了世界。2010年之后,随着行业产能的急剧扩张,国内建陶行业产能日益过剩,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企业之间不再盲目追求“步调一致”,而是走差异化之路让佛山陶瓷再次腾飞。时至今日,个性化与差异化已经成为行业主流,但在佛山产区,企业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对于补充产品体系的非核心化产品,往往采取的是对外合作代工的形式来实现…… 在特殊的发展阶段,佛山产区内企业不断地合与分造就了产业链的持续壮大与腾飞。 时至今日,对站到全新历史起点之上的高安陶瓷而言,在经历了2007年以来陶瓷企业“百花齐放”的大发展之后,产品品质与口碑均取得了令全行业瞩目的成就,未来产区像佛山陶瓷区域品牌打造离不开抱团发展一样,高安陶瓷由企业各自发展走向品牌抱团提升成为了大势所趋。 产品扩张,稳步推进 江西宝庆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宝庆介绍,在企业发展战略上,宝庆始终坚持稳打稳扎的原则,不管是产品体系完善,还是终端体系打造,都是坚持此原则。只有当公司在某一个品类的打造上,达到一定高度之后,才会考虑其他品类的建设。 在西瓦产品品质、企业信誉、终端经销体系均实现成熟化之后,2016年,宝庆迈出了向瓷砖领域发力的步伐,仿古砖与全抛釉产品亦成功投产。 当前,国内建陶行业仍处于总体形势不明朗的发展局面下,大量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融资成本更高,难度更大,这都为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而对宝庆陶瓷而言,在公司稳打稳扎的企业战略之下,仿古砖与全抛釉生产线的建设,启用的就是公司备用资金,因此虽然扩大了生产规模,但宝庆企业没有负债,企业资金风险并未受到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一直以来,宝庆始终坚持产品高品质的原则,在生产设备与原材料采购上均坚持高标准,绝不盲目追求大产量与低成本,更不以价格战作为企业的竞争手段,追求产品差异化,产品营销理念上也坚持独特的思维模式,售后服务更是解决了经销商的后顾之忧,这些措施的实施,让宝庆的仿古砖与全抛釉产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广大经销商的高度认可,不管是产品品质、花色种类,还是供货周期均走在行业前列,产品销售半径几乎遍布全国。 对于未来的提升方向,吴宝庆强调,当前宝庆陶瓷仍处于硬件建设的发展阶段,未来公司仍将以提升产品品质为基础,继续完善企业的瓷砖产品体系,强化配套建设,不断强化终端经销网点建设,提升经销商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带领经销商共同进步。 目前,在江西产区,掀起了品牌打造与终端建设的热潮,在这样的趋势之下,宝庆陶瓷也不甘落后,公司积极与第三方策划公司合作,对品牌形象进行升级,在产品营销上,也将借助第三方策划公司的力量,在终端举行形式多样的销售活动。 环保常抓不懈,打造绿色厂区 当前,国内不断掀起环保整治的热潮,大量的建陶企业因为环保不达标而被强制停产,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建陶行业无法逃避的话题。 在吴宝庆看来,在环保整治中被关停的企业,关停的原因并非政府环保政策过于严苛,而在于在政府政策相对松懈阶段,该类型企业并没有环保投入,在政策严格执行之后,又没有及时对环保设备进行改造或升级,这才导致环保水平过低,直接遭遇关停。 在吴宝庆看来,建陶行业合理的环保政策应当是长期环保高要求,无需短时期内政策高压,也无需一味地宽松放纵,而应当学习佛山产区的成功经验,该产区最合理之处就在于建陶产业的环保政策长期以来就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因此很少爆出佛山陶瓷有企业因为环保不达标而停产,更很少爆出佛山政府对建陶产业环保设备突击检查。 “江西陶企应当积极向佛山陶瓷学习,长久地坚持环保高标准与严要求,除了做好生产环保高标准,对园区绿色化建设亦应当积极投入,营造一个绿色环保生产与发展的大环境。”吴宝庆表示,佛山的优秀企业,除了在生产上做到了环保高标准,在厂容厂貌上也做到了绿色化改造,让社会各界对建陶行业的印象得到了极大提升。 吴宝庆介绍,宝庆陶瓷一直以来在生产上都坚持环保高标准,在做好生产绿色化的同时,还以人为本,不断投入资金对工厂进行绿化改造,增加绿化面积,极大地改善了周围民众与社会各界对建陶工厂高污染、高能耗的不良印象,宝庆陶瓷的社会口碑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产能过剩,更需工匠精神 当前,国内建陶行业产能已经出现了严重过剩,大量的陶瓷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库存压力,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一线品牌的销售每年均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势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趋势越加明显,行业两极分化日益严重。 “国内建陶行业产能过剩已既成事实,但高品质产品却可以突破产能过剩与地域界限,实现市场饱和与远地域下的销售。”吴宝庆表示,产能过剩局面下,如果陶瓷企业的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只是依靠低成本、低价位作为竞争手段,显然难以获得消费者认可,只有高品质与差异化的产品,才能在产品同质化与市场日益饱和的产品供应下实现突围。同时,瓷砖作为受物流成本影响较大的产品,从经济角度而言,产地周围500公里范围内的市场是相对竞争力较大的市场,如果产品要突破500公里范围,实现全国销售,物流成本将大大提升,要让消费者舍近求远地选购产品,必须做到产品的高品质。 吴宝庆介绍,宝庆陶瓷多年来在西瓦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上,都坚持产品的高品质,这让宝庆的西瓦销售半径不断扩大,虽然目前在国内市场西瓦产品与瓷砖一样面临着产能过剩,且几乎国内每个省市都存在大产能的西瓦生产厂家,但依托稳定的产品品质、差异化的产品体系,宝庆的西瓦产品仍然能够突破重重竞争,进入西南、西北、华北等地市场。 在西瓦行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国内不少西瓦生产厂家选择降低成本、以低价位作为竞争手段,这直接导致的是产品品质不断下滑,在消费者日益追求生活品质的需求之下,这种产品即使价格优势明显,亦难以竞争过江西的高品质产品。 “面对当前的行业形势与市场格局,建陶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上一定要具备工匠精神。”吴宝庆坦言,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是产能过剩、行业大部分企业浮躁不堪追求赚快钱局面下,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红海创新,品牌打造永远在路上 “创新是企业产品利润的重要来源,如果企业的产品永远没有创新,只会令企业陷入产品同质化、不断追求低成本、低价位的恶性循环。”在吴宝庆看来,没有利润就没有产品品质与服务,低价战略一定会陷入恶性循环,低价战略必死无疑,而要维持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就必须创新。 在佛山,陶瓷创新一般分为蓝海创新与红海创新。蓝海创新以开拓市场未知领域或开创新品类为主,企业依靠强大的资金与团队支撑,通过大量市场调研,以消费痛点为出发点,对市场未知领域发起创新,以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为依托,不断在市场中引导消费者,该战略由于是一种没有恶性竞争的市场战略,且开发的是充满利润和诱惑的新兴市场,因此风险相对较高,回报也更大。而红海创新则以现有市场消费点为主,以提高产品品质、美观度、实用性与降低产品成本为创新方向,依托成熟的销售网点与渠道,可以迅速地将创新成果推向市场,相对蓝海战略,具有投入少、周期短、风险低的特点,该战略可以迅速提升品牌在市场中的市场占有率。 吴宝庆认为,江西陶企相对更加适合红海创新,因为江西陶企坚持的是全品类、多渠道的发展战略,产品以提升品质、降低成本作为创新方向,可以更好地发挥品类全、渠道广的优势,同时规避品牌溢价不足的缺陷。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高安产区不少龙头企业在蓝海产品创新方面亦有不少的投入,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至今仍然不是很明显,产品售价虽然在产区中处于第一阵营,但与佛山产区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反而坚持在红海领域不断提升的企业,依托大体量、多渠道的销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没有强势的品牌支撑让高安陶瓷的投入往往收到的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在吴宝庆看来,高安龙头企业在品牌建设与软实力提升上投入多年,但效果并不明显,根源在于终端对于“佛山陶瓷”以外的企业缺乏认同感。 吴宝庆强调,高安产区在发展过程中错过了很多转型升级的黄金时机,且佛山产区的快速崛起给高安产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所以需要高安产区在做好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在时间的沉淀中,不断学习发展,提升其软实力,继续深化品牌理念。 “高安陶瓷品牌建设永远在路上。”吴宝庆认为,对高安陶瓷而言,在当前的国内终端环境之下,要打造终端品牌,最好的方式之一仍然是以“佛山陶瓷”品牌为名、以高安产区为生产基地,继续夯实生产制造基础,完善产品体系,稳定产品品质,树立品牌化理念,坚持品牌化运营模式,逐步摒弃批发模式,积极拓展渠道,统一终端形象,打造产品展示体系,强化服务意识。 产区品牌打造,总部平台先行 当前,高安产区正处于产品生产飞速发展,但软实力的提升还有待提高的关键阶段。作为全国第二大陶瓷产区,高安无论是总部展厅的建设还是终端品牌的推广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产区内并没有一个现代化的集中商贸展示中心。相比较其他产区而言,高安产区的展示相对显得杂乱且不集中。因此,泛高安产区迫切需要一个个性化、综合化、高端化的展示平台。 在吴宝庆看来,历经10年基础设施建设,泛高安产区在硬件条件上已经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产品品质在国内有口皆碑,大量的经销商、采购商涌向高安寻找心仪的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国内一线品牌纷纷到高安寻找代工合作商,这充分说明了高安陶瓷已经在硬件条件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未来需要在空间设计、整体展示、售后服务等软实力方面作进一步提升。 吴宝庆坦言,对硬件配套设施而言,高安产区作为全国第二大陶瓷生产基地却没有完整的配套产业链予以支持。虽然产品品质在10年的发展中不断提升,但在产品展示领域还是要逐步跟上,向优质企业看齐,不断学习和借鉴佛山的设计与研发机构的成功经验,与时俱进,提升产区综合实力。 佛山陶瓷在区域品牌打造过程中,总部经济与展会经济的打造可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吴宝庆强调,总部平台打造与展会经济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总部平台搭建需要展会提供宣传与人气支持,而展会经济则需要总部平台作为展会平台。 “高安陶瓷品牌建设当务之急在于高端总部平台建设。”吴宝庆强调,品牌的打造在生产硬件建设完备、产品品质达到一定高度之后,需要在软实力提升上下功夫,这其中包括企业形象提升、强化产品设计与运用能力、对产品进行大规模展示、打造展会经济、举办高端产区论坛、吸引外界对本产区的关注等,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高端化总部平台的硬件建设之上才能成行。 抱团发展,共绘蓝图 作为传统建陶产区,高安陶瓷早在1970年就开始了产业化发展的步伐,1995年前后,高安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釉面砖王国,到了世纪之交,由于佛山陶瓷强势崛起,加之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高安陶瓷逐渐没落。 一个旧时代结束,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2000年前后,高安建陶行业民营经济开始萌芽,原国有体制下的企业高管纷纷下海创业,但由于资金实力相对薄弱,大量高安陶瓷企业呈现出的是多合伙人参股的形式。 2007年前后,随着高安本土陶瓷企业的发展,高安陶企多合伙人制股权混乱、决策缓慢、企业战略不清晰的弊端逐渐凸显,加之在这一年里,高安政府推出了振兴建陶产业的措施,大力承接广东陶瓷产能转移,由此大量高安本土陶企股东纷纷拆股、出走,创立新企业,也拉开了高安陶瓷大发展的序幕。 “半个世纪以来,高安陶瓷企业之间分分合合,不管是分开还是合作,都是特殊历史时期的合理选择,高安陶瓷发展到今天,又来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企业之间抱团合作是高安产区品牌整体提升的关键。”吴宝庆坦言,高安陶瓷发展至今,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特性,2007年至今的发展时期,是高安陶瓷企业独立发展、壮大产区的关键,而到今天整个产区已经到了品牌提升的关键时期,正如佛山品牌的打造离不开世纪之初一批佛山龙头企业的强势崛起一样,高安陶瓷品牌的打造同样离不开产区有品牌理念的企业的抱团发展。 同时,吴宝庆强调,在抱团发展理念之下,高安陶瓷企业应当多沟通、多交流,凝聚共识,在共识之下为产区品牌提升绘制出战略蓝图,每年对企业而言燃眉之急的事情或目标必须达成,围绕这个目标,产区企业必须勠力同心,砥砺奋进。 (【gaoan】更新:2017/10/26 8:32:52)
![]() |